大到能為人類帶來無限清潔動力的可控聚變,小到五顏六色的熒光燈,還有芯片制作工業不可或缺的刻蝕機……等離子體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的獨特“法力”撥云見日,更加令人驚奇,但是我國在等離子體工業運用上還欠缺火候。
等離子體是不同于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物質第四態。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的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當施以高能量后,電子脫離原子核,這時,物質就變成了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等離子體。
據我國力學學會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菁教授介紹,看似“奧秘”的等離子體其實并不稀有,Z常見的等離子體是高溫電離氣體,如電弧、霓虹燈和日光燈中的發光氣體,還有閃電、極光等。等離子體在半導體工業、聚合物薄膜、材料防腐蝕、冶金、煤化工、工業三廢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的運用,潛在商場價值每年近2000億美元。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討所研討員孟月東奉告記者,等離子體中帶電粒子間相互作用,性狀非?;顫?,運用這種特性就可以實現各種材料的表面改性。用于制鞋可防止傳統工藝帶來的化學污染,還能添加膠水黏性。
現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工業運用中較為常見,但是在我國運用的領域還非常有限。比如在羊毛染色過程中用到氯化工藝,不只發生廢水污染,氈縮效應也會比較大(導致衣物縮水),假如運用等離子體技術處理,不只徹底沒有污染,還能大幅減少氈縮效應。此外,在芯片工業中,等離子體技術也已適當成熟,但是現在大多被國外獨占,包含刻蝕機、等離子清洗機等。
“但是,我國很多企業不知道到哪里能取得相關的等離子體技術”,李建剛直言不諱。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在研討院所和高校組成方向清晰的低溫等離子體要點試驗室,進步理論和試驗水平;二是建立以若干個企業為主體的等離子體工程技術中心,開展等離子體工程和工藝技術的研討;三是加強國際合作。